除夕节的由来是什么(除夕节由来和传说)
除夕节,又称年夜饭、团圆饭,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。每年的农历腊月最后一天,家家户户都会欢聚一堂,共度除夕之夜。那么,除夕节的由来是什么呢?
据传说,在古代的某一个农历腊月最后一天,一只叫做“岁”的怪兽出现了。这只怪兽长得像一只狮子,又有鹿角、牛耳、马蹄、虎齿,身上有很多鳞片,非常可怕。人们发现这只怪兽会吃掉他们的庄稼、家畜和家居,所以大家都非常害怕。
后来,有一个聪明的神仙解救了人们。他告诉人们,在除夕这一天,将门窗紧闭,挂上火红的灯笼,用红色的布条点缀房屋,然后燃放爆竹,就可以驱赶“岁”。从此,人们开始在除夕这一天过节,以庆祝岁除。而“岁”这个词,也变成了“祟”的谐音,有不祥之兆的意思。
除夕节的另一个由来,是民间传说年夜饭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餐俗。当时,周天子率领大军进攻楚国,战争导致百姓流离失所,四散逃亡。聚集在外的楚国士兵为了减少流离失所的苦难,就在腊月底当天点起篝火,煮熟一只瘦鸡和一只脂油猪,招待所有的逃难群众,给人们温暖和力量。这就是年夜饭的起源。
无论是怪兽“岁”还是流离失所的百姓,除夕节都扮演了一个驱邪避凶、团圆温暖的角色。除夕节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,也让它成为了一个传承千年、永不消失的节日。虽然在现代社会里,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有了一定的变化,但过除夕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,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。